炭黑与白炭黑的应用及性能对比介绍

降低橡胶制品压变的一些常用方法?
2025年6月9日
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基本应用及优缺点
2025年6月25日

炭黑与白炭黑的应用及性能对比介绍

在橡胶工业的配方中,炭黑(Carbon Black, CB)和白炭黑(二氧化硅, Silica)一直是两大不可忽视的填料,它们的特性和应用在制品的性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这场已持续半个多世纪的“黑白之争”不仅仅是材料性能的较量,更是工艺与成本的平衡艺术。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出发,深入剖析这两大填料的特性,并探讨“双相并用”技术的智慧之道。


一、世纪对决:性能参数与核心战场

1. 补强性能:力量的源泉

指标炭黑 (N234为例)白炭黑 (高分散沉淀法)胜出方关键解析
比表面积 (m²/g)110-130150-200白炭黑更高比表面积=更多结合点
拉伸强度 (MPa)22-26 (NR/SBR体系)25-30 (SSBR/BR体系)白炭黑硅烷键合形成强界面(+化学键)
300%定伸 (MPa)10-148-12炭黑炭黑刚性网络响应更快
撕裂强度 (kN/m)50-6545-60炭黑炭黑抗裂纹扩展能力更优

结论: 白炭黑凭借化学键合在极限强度上略胜,炭黑则在模量响应与抗撕裂上占优。


2. 动态性能:轮胎的“生死指标”

指标炭黑配方白炭黑/硅烷配方差异幅度应用影响
60°C tanδ (滚动阻力)基准值 (0.08-0.12)↓20-35%显著降低降低油耗3-8% (绿色轮胎核心)
0°C tanδ (湿抓地力)基准值 (0.25-0.35)↑15-30%显著提升缩短湿滑刹车距离10-20%
动态生热 (℃)较高 (+10~20)↓15-25显著改善延长轮胎寿命,防止脱层

结论: 白炭黑以低滚阻和高湿抓地力在轮胎性能上完胜炭黑,后者的高滞后性成为节能时代的短板。


3. 特殊功能性:应用场景的分水岭

特性炭黑白炭黑统治领域
导电性体积电阻率 10²-10⁵ Ω·cm10¹²-10¹⁵ Ω·cm (绝缘体)炭黑:抗静电轮胎、电缆屏蔽层
颜色纯黑 (无法改变)白色/半透明白炭黑:浅色鞋底、医用制品
耐老化性紫外防护性优需添加抗UV剂炭黑:户外制品
生热性高 (易焦烧) (需防延迟硫化)白炭黑:高速密封件
环保性含多环芳烃 (PAHs)风险无PAHs白炭黑:食品级、儿童用品

二、工艺与成本:无法回避的战场

1. 混炼加工性能对比

挑战炭黑白炭黑技术对策
吃料速度快 (易浸润) (高比表面积吸油)白炭黑:分批次加入 + 预混油/树脂
混炼能耗高30-50%优化转子设计 + 精准温控 (140-160℃窗口)
分散难度较易 (DBP吸收值高)极难 (强氢键团聚)高剪切密炼机 + 硅烷偶联剂 必需
门尼粘度极高 (未改性)硅烷/PEG改性后↓5-15点
焦烧风险高 (高温下易硫化)延迟硫化 (酸性吸附促进剂)白炭黑:添加活性剂(PEG) + 促进剂增量50%

痛点: 白炭黑混炼是技术密集型工艺,设备与能耗成本显著高于炭黑。


2. 成本结构深度解析

成本项炭黑 (N234)白炭黑 (高端沉淀法)差异
填料单价 (元/kg)8-1212-20+50%~100%
硅烷偶联剂无需必需 (Si69: 30-50元/kg)+15-25元/kg胶
活性剂 (PEG)无需添加2-5份+成本
混炼能耗基准+30-50%电费/时间成本
设备损耗 (高剪切磨损)维护成本上升
综合成本基准↑25-60%性能溢价明显

现实: 白炭黑配方成本显著增加,需通过制品高性能溢价(如轮胎省油)来抵消。


三、融合之道:“双相填料”技术的智慧

当“非黑即白”的选择陷入瓶颈时,炭黑与白炭黑并用(Hybrid Filler)成为突破“性能-成本”矛盾的钥匙。其核心逻辑在于:

1. 性能协同效应

  • 动态性能优化: 少量炭黑(10-20份)加入白炭黑体系,可提升导电性、改善胶料刚性(↑300%定伸),同时保持白炭黑低滚阻主体优势。
  • 加工性拯救: 炭黑作为“分散介质”,促进白炭黑团聚体破碎,降低门尼粘度,缓解吃料难问题。
  • 成本平衡点: 通过调整比例(如CB:SiO₂=20:50),在保持80%白炭黑性能优势的同时,降低总填料成本10-20%。

2. 经典应用场景

配方类型典型比例 (份)核心目标
高性能轿车胎SiO₂: 60-80 + CB: 10-20平衡滚阻/抓地/耐磨 + 降低成本
卡客车轮胎胎面SiO₂: 30-50 + CB: 30-40提升耐磨 + 改善导热 + 保证强度
导电鞋底SiO₂: 40 + CB: 20半透明外观 + 抗静电 (电阻<10⁹ Ω)
工业胶辊SiO₂: 30 + CB: 30高硬度 + 低生热 + 成本可控

3. 关键技术控制点

  • 混炼顺序革命: 先加炭黑,再加白炭黑/硅烷,避免白炭黑酸性位被炭黑覆盖。
  • 硅烷用量校准: 按白炭黑份数×6-8%计算Si69,炭黑不参与反应。
  • 活化剂精准投放: PEG用量需匹配总白炭黑酸性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