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完偶联剂硅69的用于炭黑,导致橡胶发黏是什么原因?

硅烷偶联剂在橡胶工业中的一些常见应用
2025年9月30日
硅烷偶联剂在橡胶配方中的选用原则与策略
2025年9月30日

硅完偶联剂硅69的用于炭黑,导致橡胶发黏是什么原因?

炭黑中加入硅69(双-[γ-(三乙氧基硅)丙基]四硫化物)后导致橡胶硫化后发粘,其根本原因通常不在于硅69本身,而在于硅69与整个硫化体系的相互作用失衡,导致了交联密度不足或交联结构异常。

以下是几个最可能的原因,从主到次排列:

  1. 最主要的原因:硅69“抢夺”硫化剂,导致有效交联密度不足

这是最常见、最核心的原因。

· 硅69的化学特性: 硅69分子中含有活性的 四硫键(-S4-)。在硫化温度下,这个硫键会断裂,释放出活性硫原子或硫自由基。
· 与硫化体系的竞争: 橡胶的标准硫化体系主要由硫化剂(如硫磺/S)、促进剂(如CZ, DM等)和活性剂(如氧化锌/硬脂酸)组成。当您将硅69加入炭黑中,硅69在硫化过程中会提前分解并消耗一部分促进剂和活性剂。
· 后果: 这导致真正用于橡胶主链交联的硫化剂和促进剂剂量相对不足。橡胶大分子之间无法形成足够多的交联键(三维网络结构),即交联密度偏低。
· 表现为“发粘”: 交联密度不足的橡胶,其分子链之间作用力弱,未交联的线性分子链或链段较多,宏观上就表现出强度低、永久变形大、表面发粘、类似未完全硫化的状态。

简单比喻: 本来为一锅饭(橡胶)准备的柴火(硫化剂),现在被一个提前来的客人(硅69)分走了一部分,导致饭没有完全煮熟(硫化不足),所以粘牙(发粘)。

  1. 硅69与白炭黑的混淆使用或工艺错误

硅69最初是为了在白炭黑(二氧化硅)填充的“绿色轮胎”配方中作为偶联剂而开发的。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白炭黑表面的硅羟基(-Si-OH)和橡胶分子(如SBR/BR)之间架起“桥梁”,改善相容性和结合力。

· 用在炭黑体系: 将硅69用于炭黑体系本身不是错误,炭黑表面也有少量含氧官能团,硅69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分散和增强作用。但如果配方是直接从一个白炭黑配方修改而来,而没有相应调整硫化体系,就极易出现问题。
· 工艺顺序错误: 如果硅69没有与炭黑和橡胶在高温下(通常在140-160°C)进行充分的“预处理”或“原位改性”,而是直接与其他小料(特别是促进剂)一起在较低温度下(如100°C以下)加入,那么硅69就无法有效与炭黑/橡胶结合,反而会作为一个高含硫量的“杂质”干扰正常硫化。

  1. 硅69用量过多

过量的硅69意味着会分解出过量的活性硫和乙氧基硅烷。

· 过量活性硫: 这可能导致硫化速度过快(焦烧风险增加),但更可能形成大量的多硫键(-Sx-)。多硫键键能低、长度长、不稳定,使得硫化胶网络结构脆弱,同样会导致物理性能下降和表面发粘。
· 分解副产物: 硅69分解会产生乙醇。如果用量过大,乙醇气体在胶料中无法及时排出,可能会形成微小的气泡或导致硫化不密实,影响表面状态。

  1. 基础配方本身处于临界状态

可能您的原始配方(不加硅69时)的硫化体系设计就处于“刚刚好”的临界点。此时加入任何会消耗硫化剂的因素(如硅69),都会轻易地打破平衡,使配方从“充分硫化”滑向“硫化不足”。


解决方案与排查步骤

  1. 首要措施:调整硫化体系
    · 增加促进剂用量: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可以尝试逐步提高促进剂(如CZ)的用量,比如增加10%-30%,观察硫化曲线和硫化胶的物理性能(特别是交联密度和门尼粘度)。
    · 进行硫化仪测试: 使用橡胶硫化仪(RPA或MDR)对比添加硅69前后的硫化曲线。如果发现最大转矩(MH)明显下降,硫化时间(T90)延长,这几乎是硫化剂被抢夺、交联密度下降的铁证。
  2. 检查硅69的添加工艺
    · 确保采用正确的“预处理”工艺:先将硅69与炭黑、橡胶基体在高温下混炼一段时间(如160°C,3-5分钟),使其充分反应,然后再降温加入硫化剂、促进剂等。这能最大化其偶联效率,最小化对硫化体系的干扰。
  3. 评估硅69的用量
    · 参考炭黑的比表面积和结构度,检查当前硅69的添加量(通常是炭黑用量的百分之几)是否合理。如果怀疑过量,可适当降低用量进行试验。
  4. 检查其他原材料
    · 确认使用的炭黑、橡胶等原材料没有发生批次变化。例如,不同产地的炭黑表面化学性质可能有细微差别,会影响与硅69的反应。

总结

根本原因大概率是:硅69分解消耗了促进剂,导致主体橡胶的硫化体系失衡,交联密度不足。

您的排查重点应该是:通过硫化仪检测确认交联密度变化,并系统地调整(增加)促进剂的用量,直至获得理想的硫化状态和物理性能。

建议从“增加促进剂用量20%”这个方案开始试验,效果通常会非常明显。